课程试卷

《刑法学》模拟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犯罪故意

 

2.追诉时效

 

3.法定刑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刑法于________年修订。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对于犯罪时不满________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审判时________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4.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________相适应。

 

5.已经________,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6.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________。

 

7.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________类。

 

8.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________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9.走私、________、________制造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10.对销售伪劣商品定罪量刑的主要标准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犯罪构成四要件

 

2.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3.刑罚权的内容

 

4.死缓制度的基本内容

 

5.附加刑的种类

 

6.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方式

 

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

 

1.一日影院放映进口大片,观者如潮,售票窗口排起长长的队伍。周某携女友前往观看。因担心买不到票扫兴而归,就插队站在万某的前面,引起万某的不满,两人发生口角。万某顺手打了周某一拳,把周某的嘴巴打出了血,幸好没有造成其他后果。后来万某赔偿了100元的医疗费。问:结合犯罪的基本特征,看看万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姜某的妻子发现家中有一些来历不明的东西,经追问姜某承认是自己偷来的。妻子劝姜某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开始姜某不同意,经苦劝后仍犹豫不决。最后姜妻说“你不投案,我要去告发,还要和你离婚。”这时姜才勉强同意,刚出门不远,又返回,不想投案。后在妻子劝说下,又同意投案。妻子不放心,陪姜某一道去公安机关。投案后姜某彻底交代了盗窃事实。问:姜某的行为能否视为自首,为什么?

 

3.被告人易某,男,45岁。一日易某从窗户爬进一住户家中。正在行窃时恰遇户主回家。易某将窃得的价值5000元的财物打包揣在怀中,还准备从窗户溜走。失主发现后,高声喊叫抓小偷。小区的一保安见状拦住去路,易某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刺伤保安夺路而逃,后被众人抓住。结合转化型抢劫的条件,分析易某的行为性质?

 

五、论述题(1题,10分)

 

1.论述罪刑法定原则(包括定义、派生的原则、我国刑法中的体现、重要意义)

 

《刑法学》模拟试卷B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疏忽大意的过失

 

2.自首

 

3.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刑法于________年修订。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对于犯罪时不满________的未成年人周岁和审判时________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4.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和刑法面前一律平等。

 

5.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为6个月以上________以下。

 

6.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________类。

 

7.刑法第132条关于杀人罪的罪状是“故意杀人的”,该罪状属于________罪状。

 

8.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________罪定罪处罚。

 

9.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量刑标准是________。

 

10.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毒品罪的,依法________处罚。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四要件

 

3.刑罚权的内容

 

4.刑罚目的

 

5.公共安全的含义

 

6.贪污罪的犯罪主体

 

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

 

1.被告人张某,男,39岁。1998年11月20日,同村村民马某挖菜窖,占了张家的地。理论过程中马不但不认错,反而依仗自己身强体壮,打了张。张某非常生气,便伺机报复。11月25日,张看见马的15岁女儿在地里干活,便产生了打马女儿的念头,但又怕自己打人会犯法。这时候他想起别人讲过不满14岁的少年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于是便找来自己13岁的儿子叫他替父报仇。儿子听了父亲的怂恿,拿起一把铁锹冲过去,对准马的女儿大腿就是一锹,造成重伤害的结果。问:结合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张某父子能否构成共同犯罪?

 

2.被告人甲,女,26岁。甲在丈夫外出打工期间,与本村一村民勾搭成奸,并且预谋杀死丈夫以便二人结婚。一日,其夫回家,甲便想下毒毒死丈夫。甲乘给丈夫温酒之机,将事先准备好的毒药放进酒中。其夫在喝酒时,讲起自己为了让甲过上好日子,在外打工不辞辛苦,尝遍了人世间的百般苦楚。甲听后十分感动,动了恻隐之心,遂告之真相,并送其夫去医院抢救。怎奈中毒过深,抢救无效死亡。问:结合犯罪中止的条件,分析甲的行为是不是犯罪中止?

 

3.刘某是私营企业主,1998年4月5日刘某坐单位的车子去外地谈一笔生意。途中刘某一再催促司机王某“加速,快开”因雪后路滑,加上天阴视线不好,王某仍然不敢开得太快。但刘某继续催促他加快,并说:“放心开,出事情算我的,误了谈生意,责任是你的”在此情形下,王某不得不加大油门,快速行使。走出不多远在会车时驶入逆行道,与对面车相撞,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问:本案成立什么犯罪?谁应当负责任,为什么?

 

五、论述题(1题,10分)

 

1.刑法中正当防卫制度(定义、成立条件、重要意义)

 

 

 

《刑法学》模拟试卷C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犯罪构成

 

2.累犯

 

3.职务侵占罪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刑法于________年修订。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为6个月以上________以下。

 

4.对于犯罪时不满________的未成年人周岁和审判时________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5.张某因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5年和4年,数罪并罚后张某的刑期应该为________年。

 

6.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________以下。

 

7.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________类。

 

8.将他人的________或者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按照侵占罪定罪处罚。

 

9.盗窃________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________,情节严重的,可以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0.为谋取________,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犯罪的基本特征

 

2.刑法的基本原则

 

3.过于自信过失的特点

 

4.自首的成立条件

 

5.受贿罪的行为方式

 

6.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差别

 

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

 

1.余某被检察机关指控为争夺遗产,将同胞兄弟推入井中淹死,犯故意杀人罪。余某自我辩护说,自己与被害人是兄弟,怎么会忍心杀死他,推入井中,只是为了吓唬。为了反驳余某的辩护,检察官根据事实和根据发问:既然不想杀害兄弟,为什么在被害人爬上井口时又再次将他推下去,还搬来一块大石头投入井中,致使被害人头部受伤,溺水身亡。面对检察官的质问,余某难以自圆其说,但是仍然不承认故意杀人。问:结合案情,如何认定余某的罪过形式?

 

2.何某、谢某、马某三人在集市上闲逛,偷拿桃吃被摊主发现,摊主指责他们。何某三人对摊主拳打脚踢并掀翻了水果摊。离开集市后,三人看见一对小青年谈恋爱,便强行将男青年赶走,对女孩进行侮辱调戏半小时之久。在回家的路上,何某看中了一路人的帽子,趁其不备抢了就跑。路人追赶时,谢某和马某予以阻拦。何某见路人还在和谢某、马某推推搡搡的,冲上来对准路人的腹部就是一刀,致人重伤。假定何某等三人掀翻水果摊、调戏妇女、抢路人帽子的行为是寻衅滋事罪,拿刀伤人的行为是伤害罪。问:结合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何某等三人是否是共同犯罪?

 

3.犯罪嫌疑人,刘某,男,21岁,无锡市一洗车行喷水工。2001年8月22日上午9时许,刘某利用给被害人李某洗车之机,将其车内价值3000元的手机偷走,并藏于20米外的宿舍自己的床垫下。半小时后,受害人发现手机丢了,四处寻找。李某的同事不停的拨打李的手机,因手机未关,最后终于发现。问:结合犯罪未遂与既遂的区别,分析刘某犯罪行为的形态?

 

五、论述题(1题,共10分)

 

1.我国刑法如何体现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政策。

 

 

 

《刑法学》模拟试卷D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犯罪未遂

 

2.追诉时效

 

3.交通肇事罪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刑法于________年修订。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对于犯罪时不满________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审判时________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4.张某因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5年和4年,数罪并罚后张某的刑期应该为________。

 

5.刑罚的目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6.拘役的期限是________以上6个月以下。

 

7.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________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8.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________类。

 

9.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________罪定罪处罚。

 

10.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________追究,情节严重的,构成诬告陷害罪。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犯罪的基本特征

 

2.刑法的基本原则

 

3.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4.从重处罚和减轻处罚的含义

 

5.罪状的描述类型

 

6.刑法对毒品犯罪严厉打击的具体体现

 

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

 

1.余某被检察机关指控为争夺遗产,将同胞兄弟推入井中淹死,犯故意杀人罪。余某自我辩护说,自己与被害人是兄弟,怎么会忍心杀死他,推入井中,只是为了吓唬。为了反驳余某的辩护,检察官根据事实和根据发问:既然不想杀害兄弟,为什么在被害人爬上井口时又再次将他推下去,还搬来一块大石头投入井中,致使被害人头部受伤,溺水身亡。面对检察官的质问,余某难以自圆其说,但是仍然不承认故意杀人。问:结合案情,如何认定余某的罪过形式?

 

2.1998年12月6日晚11时许,谢某见一小青年形迹可疑,便尾随其后察看。后见他拐进一小弄,用手推开一住户的窗户放进一物体。谢即质问他是干什么的,小青年没好气的答到:你管我干什么。谢更加认定他是小偷,顺手拿起一跟铁棍,向正欲推车离去的小青年打去。赶来的邻居认出小青年是送牛奶的。经鉴定谢某的行为构成轻伤。问:结合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分析谢某的行为是不是正当防卫?

 

3.许某原系宁波市委书记兼市长。许某任职其间支持和纵容宁波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江东营业部违规经营,截止到1997年11月底,造成国家资产损失及经营亏损总额达人民币11.97亿元。许某还施加压力,一次一次地批示,指示宁波日报社购买港商钟圣宏投资兴建的宁波华宏国际中心大楼。此楼因存在质量问题,无法交付使用,严重影响报社的正常工作,致使到2000年报社还没有搬进。许某还要求金融机构和有关单位给宁波五洲有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现在该公司因资不抵债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中国银行宁波分行的1800万人民币和540万美元的贷款均未收回。另两家单位的767万贷款仅收回17万。问:比较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的区别,确定许某行为的性质?

 

五、论述题(1题,10分)

 

1.如何理解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的基础(定义、构成要件、重要意义)

 

 

 

《刑法学》模拟试卷E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正当防卫

 

2.追诉时效

 

3.妨害公务罪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刑法于________年修订。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________、________、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________犯罪。

 

5.刑罚的目的包括一般预防和________。

 

6.管制的期限是3个月以上________以下。

 

7.张某因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5年和4年,数罪并罚后张某的刑期应该为________年。

 

8.盗窃________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________,情节严重的,可以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9.对于既拐卖妇女又拐卖儿童的行为,应当定________罪。

 

10.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毒品罪的,依法________处罚。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刑法的基本原则

 

2.犯罪构成要件

 

3.适用一般缓刑的条件

 

4.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的含义

 

5.转化型抢劫罪的成立条件

 

6.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方式

 

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

 

1.余某被检察机关指控为争夺遗产,将同胞兄弟推入井中淹死,犯故意杀人罪。余某自我辩护说,自己与被害人是兄弟,怎么会忍心杀死他,推入井中,只是为了吓唬。为了反驳余某的辩护,检察官根据事实和根据发问:既然不想杀害兄弟,为什么在被害人爬上井口时又再次将他推下去,还搬来一块大石头投入井中,致使被害人头部受伤,溺水身亡。面对检察官的质问,余某难以自圆其说,但是仍然不承认故意杀人。问:结合案情,如何认定余某的罪过形式?

 

2.一日影院放映进口大片,观者如潮,售票窗口排起长长的队伍。周某携女友前往观看。因担心买不到票扫兴而归,就插队站在万某的前面,引起万某的不满,两人发生口角。万某顺手打了周某一拳,把周某的嘴巴打出了血,幸好没有造成其他后果。后来万某赔偿了100元的医疗费。问:结合犯罪的基本特征,看看万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3.被告人甲,女,26岁。甲在丈夫外出打工期间,与本村一村民勾搭成奸,并且预谋杀死丈夫以便二人结婚。一日,其夫回家,甲便想下毒毒死丈夫。甲乘给丈夫温酒之机,将事先准备好的毒药放进酒中。其夫在喝酒时,讲起自己为了让甲过上好日子,在外打工不辞辛苦,尝遍了人世间的百般苦楚。甲听后十分感动,动了恻隐之心,遂告之真相,并送其夫去医院抢救。怎奈中毒过深,抢救无效死亡。问:结合犯罪中止的条件,分析甲的行为是不是犯罪中止?

 

五、论述题(1题,10分)

 

1. 刑法中是如何体现严格控制死刑的刑事政策

 

 

 

 

 

 

 

《刑法学》模拟试卷F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叛逃罪是指      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2.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在数量方面要求偷逃应缴税额在      以上。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按照      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应缴税额处理。

 3.明知是      、       、      和恐怖活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采用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方法,从而使其“合法化”的行为,构成洗钱罪。

 4.捏造      ,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      ,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

 5.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是       。

 6.贩卖毒品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      和       。

 7.      利用       ,索取他人财务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务,      的,是受贿罪。

 8.对于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行为人为防止被害人逃跑或者反抗而采取的非法拘禁行为,应依照处理       的原则以       罪论处。

 9.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      和       。

 10.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应依照      和      定罪处罚。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破坏交通工具罪所侵害的对象包括(    )等。

 A.火车    B、汽车

 C.电车    D、船只

 

 2.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

 A.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B、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C.应当独立剥夺政治权利    D、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甲参加恐怖组织后,受头头指派,使用爆炸方法将乙杀死,甲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爆炸罪

 C.参加恐怖组织罪    D、参加恐怖组织罪和故意杀人罪

 

 4.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条件是(    )。

 A.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

 B.行为人实施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构成犯罪

 C.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D.行为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5.脱逃罪只能由(    )构成。

 A.犯罪嫌疑人    B、被告人

 C.劳教人员    D、罪犯

 

 6.下列行为中,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有(    )。

 A.甲是某公司的技术人员,掌握着该公司大量的商业秘密,后从该公司辞职到了另一家公司,并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披露给另一家公司

 B.甲从其所在的公司窃取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

 C.甲通过金钱利诱的方法获取了某公司的商业秘密后进行使用,获取非法利益

 D.甲从乙处获取了一项技术成果,但其应知该项技术成果是乙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他人的商业秘密而仍然使用

 

 7.枉法裁判罪侵犯的客体是(    )。

 A、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B、国家执法部门的正常活动

 C、国家检察机关的正常活动    D、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

 

 8.伪证罪发生在(    )诉讼过程中。

 A、民事、刑事或者行政    B、民事

 C、行政    D、刑事

 

 9.李某在学校的操场上练习骑摩托车,因技术不佳,将陈某撞伤。陈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李某的行为构成(    )。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过失致人重伤罪

 C、故意杀人罪    D、交通肇事罪

 

 10.在侵犯财产罪中,告诉才处理的罪种是(    )。

 A、诈骗罪    B、敲诈勒索罪

 C、破坏生产经营罪    D、侵占罪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合同诈骗罪

 

 

 2.刑讯逼供罪

 

 

 3.抢劫罪

 

 

 4.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5.挪用公款罪

 

 

 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27分)

 1.什么是交通肇事罪?其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2.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之间存在哪些区别?

 

 

 

 3.渎职罪具有哪些特征?

 

 

 

 五、案例分析(共13分)

 案情:

 某日,某市畜产品公司职工胡某在擦地板时见财务室的柜子没锁,会计已去水房打水,周围也没有别人,于是从柜子里取出空白支票一张并加盖了印鉴。次日,胡某填好支票,到银行以支取购货款的名义在支票上签上了本公司采购员李某的名字,支取现金人民币2万元。

 试问:

 1.胡某的行为如何定性?请说明理由。

 2.如果胡某在大街上捡到一张已填好的金额为2万元的支票,马上到银行支取现金,则胡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3.如果胡某窃取了本单位的盖了印鉴的空白支票后,但自己不敢去取。找到其好友王某,对王说:捡到一张转帐支票,请王到银行帮忙取出来。王便到银行冒充某市畜产品公司采购员李某的名义,支取了现金2万元。问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答案

 

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3.刑法分则对各种具体犯罪规定的处罚标准,包括适用的刑种和量刑幅度。

 

二、填空题

 

1.1997 2.领域 3.18,怀孕 4.刑事责任

 

5.着手犯罪 6.犯罪集团 7.10, 8.收受

 

9.运输、贩卖 10.销售金额

 

三、简答题

 

1.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

 

2.不法侵害的存在、侵害正在进行、出于防卫意图、防卫侵害人本人、防卫限度恰当

 

3.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行刑权

 

4. 死缓期间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减为无期徒刑;死缓期间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减为15—20年有期徒刑;死缓期间故意犯罪,执行死刑。

 

5.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6.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

 

四、案例分析

 

1.犯罪的基本特征有:(1)严重社会危害性;(2分)(2)依法受到刑罚处罚。(2分)万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2分)万某行为虽然伤害了周某的人身健康,是伤害行为,但是该行为仅造成轻微伤,社会危害性还没有达到犯罪的危害程度。(4分)

 

2.姜某的行为构成自首。(3分) 自首的条件是自动投案、如实交代罪行和接受国家裁判。(3分)本案中姜某虽然是在妻子的规劝下投案的, 但从结果看,投案并不违背其意愿,最终的决定应该说是自己的。(4分)

 

3.易某的行为是抢劫犯罪。(2分)转化型抢劫的条件是:(1)行为人实施了盗窃、抢夺、诈骗犯罪。(2分)(2)当场使用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胁。(2分)(3)目的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2分)易某就是盗窃后使用暴力抗拒抓捕。(2分)

 

五、论述题

 

1.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2分)禁止习惯法、禁止类推、否定溯及力、禁止绝对不定期刑。(4分)我国刑法明确规定该原则、废止了类推、坚持从旧兼从轻的原则。(3分)重大意义(1分)

 

 

 

参考答案二

 

一、名词解释

 

1.行为人应该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2.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3.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而本人又不能说明其来源合法的行为。

 

二、填空题

 

1.1997 2.领域 3.18.怀孕

 

4.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 5.15 6.10

 

7.简单 8.抢劫 9.应缴税额 10.从重

 

三、简答题

 

1.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2.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

 

3.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行刑权

 

4.一般预防、特殊预防

 

5.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6.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和其他国有人员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家机关、国有单位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四、案例分析

 

1.马某父子不构成共同犯罪。(2分)共同犯罪成立条件:(1)犯罪主体2人以上。(2分)(2)有共同的犯罪行为。(2分)(3)有共同的犯罪故意。(2分)马某的儿子年仅13岁,不符合犯罪主体的条件,不能和其父成立共同犯罪。(2分)

 

2.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中止。(2分)犯罪中止的条件是:(1)发生在犯罪过程中。(1分)(2)自动停止犯罪。(2分)(3)彻底放弃犯罪或者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2分)本案中甲虽有中止犯罪的愿望,并且也采取了行为,但是因为没有能够防止死亡结果的发生,不成立犯罪中止。(3分)

 

3. 成立交通肇事罪。(3分)企业主刘某和司机王某均构成犯罪,共同承担责任。(3分)刘某强令他人违章,依法承担责任;王某虽是被迫,但尚未是身体受到强制。(4分)

 

五、论述题

 

1.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导致侵害人损害的防卫行为不负法律责任的制度。(2分)成立条件:(1)不法侵害的存在。(1分)(2)侵害正在进行。(1分)(3)出于防卫意图。(1分)(4)针对侵害者本人。(1分)(5)防卫限度恰当。(1分)(6)重要意义(3分)

 

 

 

参考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

 

1.刑法规定的确立或者构成犯罪的诸要件的结合体。

 

2.因犯罪受到一定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后的一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量刑情节。

 

3.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填空题

 

1.1997 2.领域 3.15 4.18,怀孕

 

5.5—9 6.5 7.10 8.遗忘物

 

9.金融机构、珍贵文物 10.不正当利益

 

三、简答题

 

1.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2.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刑法面前平等

 

3.行为人已经预见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轻信自己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

 

4.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接受国家裁判。

 

5.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物;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6.犯罪手段不同,侮辱可以是暴力方式,诽谤只能是文字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5万元,累计    3、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走私犯罪    4、犯罪事实,受刑事追究      5、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6、14周岁的自然人,单位    7、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    8、牵连犯,拐卖妇女、儿童    9、公私财物,财产性利益    10、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ABCD    2、B   3、D    4、ACD   5、ABD   6、ABCD   7、D    8、D    9、A    10、D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2.刑讯逼供罪——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3.抢劫罪——是指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4.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或者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行为。

 5.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27分)

 1.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其犯罪构成要件有:

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

 

 2.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之间的区别有:

 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不仅有他人的人身权利而且往往还有他人的财产权利或者其他权利;后者侵犯的则只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

 2)行为方式不同——前者只能以作为方式实施,并且往往使用暴力、胁迫等强力手段;后者则既可以是作为方式也可以是不作为方式。

 3)主观目的不同——前者以勒索财物或获取其他非法利益为目的;后者则以索取债务或使被害人遭受拘禁之苦为目的。

 

 3.渎职罪具有以下特征:

 1)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枉法,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的主体绝大多数为特殊主体,主要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

 4)犯罪的主观方面既有故意构成,也有过失构成。

 

 五、案例分析(共13分)

 答案要点:

 1.胡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本案中,胡某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窃取了本单位的空白转帐支票,并加盖印鉴,到银行兑现,符合盗窃罪的特征。(4分)

 2.胡某的行为应构成票据诈骗罪。根据刑法第194条的规定,冒用他人汇票、支票、本票,数额较大的,构成票据诈骗罪。(4分)

 3.胡某和王某应分别定罪。因为王某不知道胡某交给他的支票是窃取来的,与胡某冒用共同盗窃的故意,而且即使王某知道是胡某窃取来的,如果是在胡某窃取后才知而没有与胡某共谋,也不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王某的行为只能构成票据诈骗罪。(5分)

 

 

 

 

 

打印本文】【加入收藏